□苏定伟融券通
7月30日,爱康集团在北京召开媒体说明会,就“十年体检未预警肾癌”进行回应,检查不存在瑕疵,没有漏诊和误诊,不存在所谓的“假体检”。爱康集团已就张女士虚构事实、散布谣言的侵权行为向法院提起正式诉讼,并获法院受理并立案(经济观察报)。企业高管在镜头前高调宣布起诉维权者,用强硬措辞否认责任,公众看到的不是一场释疑解惑的沟通,更像在为自己推卸责任。这场说明会究竟想说明什么?答案反而愈加模糊。
面对消费纠纷,召开媒体说明会本是危机公关的常规选项,但临时变更场地、关闭直播评论区、现场信号中断等 “非常规操作”,与其说是技术意外,不如说是对公众监督权的刻意回避。说明会非但没有平息疑虑,反而因创始人张黎刚“体检与看病边界”的表述被误读为“体检无用论”,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。
这场说明会到底要向公众说什么融券通,体检和治疗的边界在哪里?一般的体检能不能查出癌症?这些大众关切的问题,权威专家都难以说清,能在说明会上说得明明白白吗?
这种“越解释越混乱”的后果,暴露出企业对医疗健康领域舆情特性的误判,忽视了公众对生命安全的深刻关切。危机公关的核心是“疏”而非“堵”,从扬言起诉维权律师,到威胁追究媒体“断章取义”,企业这种将法律武器异化为舆论压制工具的做法,彻底背离了媒体沟通的初衷。
事实上,此类医疗争议更适合分阶段处理:先通过小范围专家论证会厘清医学事实,再以书面形式公开检测数据、影像资料等核心证据,最后邀请第三方参与回应公众关切。
医疗争议的核心事实认定需依赖专业鉴定或司法裁决,一场“自说自话”的单方声明,注定难以服众。这场媒体说明会既无监管部门代表在场见证,也无独立医学专家参与专业解读,全程由企业高管主导的“结论宣读”,难免陷入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”的质疑。正确的路径应是主动申请医学会介入,由第三方专家复核十年体检流程,或邀请消协、媒体组成监督组全程参与调查,用透明机制消解疑虑。
常规体检能否发现早期肾癌?公众关心的这一核心问题在说明会上仍未得到清晰解答,体检企业对体检技术的局限性含糊其辞,这种“承诺与能力”的错位,才是信任危机的根源。规范行业需双管齐下:强制体检报告标注各项检查的检出率及适用范围,建立“异常结果跟踪随访”制度,让体检消费明明白白。
爱康国宾将女律师的个体维权说成“抹黑行业” ,用群体利益绑架个体诉求,与其急于切割个案,不如正视行业共性问题:比如建立跨机构体检数据共享平台,分析漏诊案例改进技术标准;联合监管部门制定《体检质量控制规范》,对操作人员资质、设备校准频率等作出刚性规定。
公众需要的不是企业的自我辩护融券通,而是对生命健康的敬畏,承认医学技术的边界,完善风险告知的细节,建立纠纷解决的通道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体检机构真正成为健康防线,而非信任裂痕的制造者。
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